Q9:由于各種原因,混凝土到現場塌落度很小,難以泵送怎么辦?
A:只能采用混凝土硫化劑二次硫化。目前大部分混凝土采用萘系泵送劑,硫化劑即為萘系高效減水劑,液體劑、粉劑均可。
Q10:混凝土澆筑后多少時間初、終凝?怎么判斷?
A:常溫下混凝土初凝時間為6-8小時,手輕按混凝土表面,不粘手,混凝土表面收水,有一層發亮的薄膜時為初凝;當混凝土表面顏色變白,手按無印,即為終凝,終凝時間約為8-10
小時,夏季、冬季視氣溫不同,初終凝時間會縮短或延長。
Q11: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要注意什么?
A:大體積混凝土要防止其內外溫差超過25℃而引起的結構裂縫,因此配合比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:
? 控制水泥用量并選用水化熱較低、凝結時間較緩的水泥。如大壩水泥、礦渣硅酸鹽水泥、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等。
? 宜摻用粉煤灰、磨細礦粉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熱。
? 應采用緩凝型減水劑或高效減水劑。
? 為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,可采用符合攪拌用水標準的地下水,必要時可摻入部分冰塊。
Q12:大體積混凝土升溫有何規律?
A:一般大體積混凝土澆注后2-3天升至熱峰值。如:某工程底板2米厚,采用360 千克/立方的42.5級水泥配制,施工處夏季,入模溫度32℃. 其中心溫度可高達 80℃左右。4天以后水泥水化熱能已大部分消耗掉,內部溫度逐漸降下來,這種溫度可能延續十幾天到三十余天,一些水工大體積混凝土水化散熱過程可能還要長很多。掌握了這個規律,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重點應放在澆筑后一周內,尤其是第 2-3 天。
咨詢熱線
400-6362-101